在區域層次上,香港政府和中央一直大力推動中港融合,
在此脈絡下,新界地區當前成為了新的城市前沿 (new urban frontier)。新界再不被想像為都市邊陲,
為理解以上種種問題的發生、現況與可能的他選,
活動詳情:
日期:七月十八日 (星期六)
時間:二時正至五時四十五分
地點:香港浸會大學善衡校園溫仁才大樓東翼10樓1017室 (OEE1017)
活動流程:
(14:00 - 14:25) 梁焯輝:新界的未來發展路向
(14:25 - 14:50) 熊永達:新界保育政策的成與敗
(14:50 - 15:15) 陳文鴻:「和諧中見矛盾:城市融合與本地社區發展」
(15:15 - 15:30) 茶點
(15:30 - 15:45) 朱凱迪:「期待新界的空間公義運動」
(15:45 - 17:30) 圓桌討論
如有興趣者請聯絡香港浸會大學地理系
劍青: hkcggspace@gmail.com
劉先生:3411-5986
題目一覽:
1) 梁焯輝:「新界的未來發展路向」
內容簡介
根據「香港2030研究」建議的發展方案,現有發展區,
2) 熊永達:「新界保育政策的成與敗」
內容簡介
從新界第一個大型私人屋邨發展『錦繡花園』開始,
3) 陳文鴻:「整合中見矛盾:城市融合與本地社區發展」
內容簡介
- 討論香港與珠三角的經濟融合與展望
- 香港本土的社區經濟
- 發展新界的矛盾與磨合
4) 朱凱迪:「期待新界的空間公義運動」
內容簡介
正如很多論者所言,香港社會近年明顯經歷着「空間轉向」,連小市民都對成市空間敏感起來。保護海港、反對「只有自己享受、不理他人死活的」屏風樓、在公共空間實踐公共生活、關心基層市民被驅離城市核心的市區重建、維護社區網絡及地道歷史文化等備受關注的城市運動一個接一個。但是,無獨有偶,這些城市運動均集中於香港島和九龍市區發生,住有三百多萬人的新界彷彿與此絕緣;而且,明明許多城市運動的參與者都是住在新界的,為何他們要老遠坐車到灣仔、深水埗和中環?
其實,推動市區空間急劇改變的同一套邏輯,早已在新界「靜悄悄地」全速前進,只是涉及的政治更複雜,令關注者難以介入。門衛森嚴的高檔欄柵社區﹝gated community﹞如雨後春荀,導致社區四分五裂;農地不是變成露天垃圾場,就是任由荒廢待價而沽;跨境基礎建設「專挑軟的吃」欺負非原居民散村社群;還有在公共資源分配上被邊緣化的新市鎮居民。環保和生態組織自八十年代以來一直是在新界「最大聲」的民間團體,不過近年政府和地產商想到以「新自然保育計劃」把他們吸納,當「生態」和「環境」半推半就地被框限為地產資本累積的輔助工具,大環保組織的批判力隨之大減。
在推土機不等人的時代,新界的空間公義運動必須急起直追:建立新論述以迎擊「新自然保育計劃」、對新界土地和農業作更深入的研究、重寫幾十年來一直被邊緣化的非原居民散村歷史等……
會場位置:
http://net3.hkbu.edu.hk/~
從善衡校園窩打老道正門進入,到6樓平台,
Hong Kong Critical Geography Group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