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0月 18, 2008

浪費香港時間的施政報告---經濟篇

  這位招聘而來的特首,一邊口口聲聲在訓示我們自由市場與政府干預並無衝突,可透過行政主導的管治帶領經濟發展云云,另一邊則在埋怨市民對施政報告中期望一些新的經濟措施及政策,是不合理的。說了一回,又搬出了一些陳腔濫調的、不知為誰而說的抽象經濟發展,只顧金融經濟亦不在話下。難以想像一個經濟想像力如此閉塞的城市,它的壽命還可有多長。

基礎建設破壞經濟

  看他重覆著「以基建帶動經濟發展」這個歷史的天大迷思,就可知道事情有多納悶他有多惹人討厭:

基礎建設是香港發展的動力,七十年代及九十年代的大型基建推動香港躍升為國際都會。」

按著他上任是說過那一小撮精英階層向上流動的香港故事,城市歷史好像可以由他隨意詮釋。其實,上述提及的七十年代,他是否指如地鐵發展一樣的大型交通建設? 我不會否認他可以透過時間的壓縮令經濟活動愈加方便,讀過Harvey都知道這一招空間修復(spatial fix)是資本主義城市解決問題的老方法。但是,除了在建設中及建成後地鐵欲引起的租值攀升,大規模消滅了港九新界大量的地區經濟之外,它更是令香港的經濟模式引致地產主導的一項主要的工具啊。這可是基建對香港過往發展的反動面向,令原有香港一種多樣的、有地區性、甚至具社區性的經濟,在大型基建的蹂躪下,引領香港走上一條單一的,只懂地產發展主導的不歸路。

  明顯的,基建往往只能間接帶動經濟發展,並且是某種經濟發展,從來沒有如他說「各項大型基建會創造大量職位及提升本地生產總值」這般完美。大量的投資,有多少掉進又是中信泰富又是行政會議成員范鴻齡的庫房?大量的職位,有多少份能讓本地基層應徵? 八萬個就業的創造,似乎更像是一個有關數字的公關遊戲。

內容水份甚高

  施政報告內的施政綱領,「基建發展,繁榮經濟」作為第一章的部分,其有關經濟的新措施只有三頁。餘下的十三頁,都全在重覆既往的經濟政策,內容水份甚高,拿了大部分的篇幅來濫竽充數,連一些研究可能性的未成熟政策都要擺進報告,包括:

"確保採用碼分多址(CDMA2000)制式的流動通訊服務如期及順利推出"、"進一步加強新興市場的經貿關係"、"繼續推動貿易自由化"、"積極參與世 界貿易組織的工作"、"確保《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安排》)順利有效實施"、"繼續支援香港企業建立及推廣香港品牌"、"繼續加 強對中小型企業的支援"、"繼續在商界的推廣工作"、"積極與本地持份者和內地旅遊當局合作,進一步推動誠信旅遊和好客文化"、"便利昂坪 360 和香港濕地公園暢順運作"、"繼續與演藝團體和旅遊業界合作"、"維持政府的資訊保安政策及作業準則於非常高的水平,並確保政府各部門切實遵行"、"繼續 加強公眾對資訊保安威脅及防禦措施的認知"、"繼續在添馬艦用地,進行建造政府總部大樓"、"繼續推動香港國際機場與深圳機場更緊密合作,並繼續積極推進 以鐵路接駁兩地機場的可行性研究"、"不時檢討航空服務的需求,並繼續制訂合適的發展策略"、"順利及有秩序地處理剩餘居屋單位""、"機場管理局共同研究在工程及環境方面的可行性"、"完成大嶼山物流園項目的詳細可行性研究"......

  這大抵可印證,經濟發展,在他的理解中,不是什麼,就是基建發展。

「特權經濟」

  這一連串納悶的綱要,每個重點平均兩段,最多時每個僅佔三段,但是唐唐經濟學詞典裡「葡萄酒貿易」的經濟發展則花了五段來述說。聽政府內部的朋友說過,這是一種文宣者的擦鞋方式。除了唐唐經濟見載於施政報告,「阿爺經濟」的蛛絲馬跡亦在內容表露出來:

在財政司司長出任主席的「打擊清洗黑錢及反恐融資中央統籌委員會」的領導下,檢討本地的金融體系及相關預防措施,強化香港打擊清洗黑錢及反恐融資的制度。」

  香港的財富管理從來都是靠內地黑錢而繁榮的,卻忽而要檢討本地(想清楚,如果是從香港的角度看,根本就不會用「本地」一詞)的資金預防措施,阿爺的經濟干預愈見明目張膽。甚至有一個分明是國家層面的政治策略「主動加強香港與台灣之間的交流,把握兩岸關係改善帶來的機遇,保持香港在兩岸交流平台上所擔當的角色。」,都竟然可能塞進成為報告內的經濟政策。

大型經濟(地產)大舉入侵新界綠帶

  上述顯示得十分清楚,對香港政府來說,經濟發展只是金融及地產,其他均屬附庸。施政報告內也顯示得十分清楚,優化生活環境也只是營商環境的附庸(內文為「在追求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追求環境、人文與社會效益」)。

  然後到今天,地產發展吃地吃人的性格愈來愈劍拔弩張,就連以往近乎是貞操一樣的新界北後花園,一下子被可持續發展、生態旅遊等百答密碼成功地芝麻開門。落馬洲河套區、古洞北、粉嶺北、坪輋、打鼓嶺將會有基建穿插再穿插,發展一下低密度地產項目,是為之平衡經濟與環境。

結論:浪費香港時間

  毫無創新經濟視野的施政報告,扶植單一大財團式的地產經濟,破壞多樣及較均衡的各類經濟模式,是真正減弱香港競爭力的元兇,浪費香港發展前瞻經濟體系的時間,也浪費我編纂此文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