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7月 09, 2009

「新界變陣」研討會

各位朋友:

在區域層次上,香港政府和中央一直大力推動中港融合,隨著早前十一五規劃與今年一月《綱要》的頒佈,香港已成為全國發展和規劃中的一顆棋子,珠三角區域正急遽融合與重構;而在城市層面,回歸十年後的空間發展政策開始由集中發展市區轉移至「擴散式」的全面都市化‧‧‧

在此脈絡下,新界地區當前成為了新的城市前沿 (new urban frontier)。新界再不被想像為都市邊陲,而是中港融合裡具戰略性的核心腹地。在這新局面,一系列新的社會、規劃及環境等城市議題都在迅速浮現,包括港深廣高速鐵路的興建、禁區開放、龍尾、鳳園及沙螺洞等具生態價值地點的「鄉郊開發」、三合一新發展區的規劃、蓮塘竹園村與石崗菜園村正在籌劃的清拆等等。而各種舊有問題如土地壟斷、新市鎮模式、丁權問題等,更使當下的發展議題更形複雜。

為理解以上種種問題的發生、現況與可能的他選,香港浸會大學地理系特意舉辦了名為「新界變陣」的公眾研討會,試圖從1) 規劃管理2) 環境政治3) 本地產業4) 社會抗爭四大範疇,切入討論新界議題。主講者包括有梁焯輝先生(規劃署副署長)、熊永達教授(長春社理事)、陳文鴻教授(中國商業中心)與朱凱迪先生(菜園村支援組)藉著多角度對新界發展的討論,從而深化公眾對當下新界問題的認知。

活動詳情:

日期:七月十八日 (星期六)

時間:二時正至五時四十五分

地點:香港浸會大學善衡校園溫仁才大樓東翼101017 (OEE1017)

活動流程:

(14:00 - 14:25) 梁焯輝:新界的未來發展路向

(14:25 - 14:50) 熊永達:新界保育政策的成與敗

(14:50 - 15:15) 陳文鴻:「和諧中見矛盾:城市融合與本地社區發展

(15:15 - 15:30) 茶點

(15:30 - 15:45) 朱凱迪:「期待新界的空間公義運動」

(15:45 - 17:30) 圓桌討論


如有興趣者請聯絡香港浸會大學地理系

劍青: hkcggspace@gmail.com
劉先生:3411-5986


題目一覽:

1) 梁焯輝:「新界的未來發展路向」

內容簡介

根據「香港2030研究」建議的發展方案,現有發展區,包括市區及新市鎮,預計可足夠容納至2030年人口增長的70%,位於新界的兩個新發展區和低密度鄉郊發展區將容納其餘30%人口增長。此外,香港與內地的經濟和社會活動頻繁,有需要加強口岸及交通運輸網絡的建設。所以有關政府部門已開展或準備開展多項關乎土地規劃研究及交通基建的可行性研究。這些項目包括「邊境禁區的土地規劃研究」、「落馬洲河套地區發展規劃及工程研究」、新界東北及洪水橋新發展區、廣深港高速鐵路、蓮塘/香園圍口岸、以及鄉鎮的地區改善計劃等。個別項目已進入落實階段。從上述規劃中的項目,可以察看到新界地區在香港未來發展中佔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2) 熊永達:「新界保育政策的成與敗」

內容簡介

從新界第一個大型私人屋邨發展『錦繡花園』開始,發展與保育就出現了明顯的矛盾。與第三世界發展中地區一樣,香港經歷力為求發展而不惜代價的階段,結果我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我們損失了大片的自然景物和和無數的文化遺產,包括濕地、林地和傳統村落。可幸,香港有些有心人,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我們爭取通過了四項保育條例,即郊野公園和海岸公園條例、城市規劃條例、古物古蹟保護條例和環境影響評估條例,有效保護了佔全港土地約四分一的郊野和一批被為古蹟的建築物。雖然如此,為發展而不惜代價的思維還是主導著香港的施政。許多僅有的自然景物和傳統文化的地點受到發展的強大壓力。我將會回顧和展望新界的發展和保育矛盾的變更,探討新界可持續發展的出路。


3) 陳文鴻:「整合中見矛盾:城市融合與本地社區發展

內容簡介

  • 討論香港與珠三角的經濟融合與展望
  • 香港本土的社區經濟
  • 發展新界的矛盾與磨合

4) 朱凱迪:「期待新界的空間公義運動」

內容簡介

  正如很多論者所言,香港社會近年明顯經歷着「空間轉向」,連小市民都對成市空間敏感起來。保護海港、反對「只有自己享受、不理他人死活的」屏風樓、在公共空間實踐公共生活、關心基層市民被驅離城市核心的市區重建、維護社區網絡及地道歷史文化等備受關注的城市運動一個接一個。但是,無獨有偶,這些城市運動均集中於香港島和九龍市區發生,住有三百多萬人的新界彷彿與此絕緣;而且,明明許多城市運動的參與者都是住在新界的,為何他們要老遠坐車到灣仔、深水埗和中環?

  其實,推動市區空間急劇改變的同一套邏輯,早已在新界「靜悄悄地」全速前進,只是涉及的政治更複雜,令關注者難以介入。門衛森嚴的高檔欄柵社區﹝gated community﹞如雨後春荀,導致社區四分五裂;農地不是變成露天垃圾場,就是任由荒廢待價而沽;跨境基礎建設「專挑軟的吃」欺負非原居民散村社群;還有在公共資源分配上被邊緣化的新市鎮居民。環保和生態組織自八十年代以來一直是在新界「最大聲」的民間團體,不過近年政府和地產商想到以「新自然保育計劃」把他們吸納,當「生態」和「環境」半推半就地被框限為地產資本累積的輔助工具,大環保組織的批判力隨之大減。

  在推土機不等人的時代,新界的空間公義運動必須急起直追:建立新論述以迎擊「新自然保育計劃」、對新界土地和農業作更深入的研究、重寫幾十年來一直被邊緣化的非原居民散村歷史等……

會場位置:

http://net3.hkbu.edu.hk/~futurewc/bumap.bmp

從善衡校園窩打老道正門進入,到6樓平台,然後從查濟民科學大樓乘升降機到10樓,沿走廊到溫仁才大樓到10樓,1017室即在樓梯旁邊。

--
Hong Kong Critical Geography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