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0月 30, 2012

盲目打通東北關口後患無窮 必須喝停東北蓮塘口岸工程!



香港東北部近期爆發的環境與發展規劃爭議不斷,先有邊界內地自由行區與新界東北三合一融合計劃、上水丙崗收地建低密度豪宅、禁區沙頭角吐露港一帶搖身一變內地富豪區、以至現今的大埔龍尾又要打造人工沙灘,為何這些鄉郊土地問題會突然在此時、此地、此刻頻頻爆發﹖難道這些真是如沒銷量的左報所言,由幕後黑手故意操弄引起嗎?
真正驅使的原因其實已逼在眉睫且愈來愈接近:以上種種表現出來是地產霸權、鄉郊保育、收地暴力、丁屋特權的問題,背後其實全都是即將要打通整個新界東北部的蓮塘口岸工程所引起的﹗這個愈百億的融合工程將會在當月商討立法會撥款,而關口一旦打通,香港將自毀長城,後患無窮,新界東北已計劃好的深圳同城化進展亦再無險可守!
以下將為公眾揭露蓮塘口岸工程作為粵港融合橋頭堡的真面目。
「顧全大陸」配合東進東出的國家規劃
許多香港市民還以為蓮塘口岸只是純粹另一個跨境口岸,其實整個已納入「國家十二五規劃」的計劃包括三大部分,包括一個在香港邊境橫跨兩地的聯檢口岸、並會建造一條綿長的高速公路打通邊境至坪輋與及大埔吐露港公路,打造所謂「深港半小時生活圈」。此外,蓮塘口岸工程還包括旁邊深圳河的河道整治工程,形塑深港之間的未來邊界。

圖:蓮塘不僅令新界東北穿了一個洞,同時也有公路網與新發展區融合及打造深港半小時生活圈
惹人發問的是,這已經是香港邊境地區第七個口岸,到內地已經相當方便了,為何還要花百億興建一個又一個跨境基建(實為豪建)?
答案相當易見:根據官方文件:「為迎接第26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深圳將加快推進東部地區的開發建設,蓮塘/香園圍口岸的興建可促進香港與深圳東部大運新城及坪山新城新開發區的聯繫。新口岸亦能為香港新界的新發展區、邊境禁區將釋放的土地以及口岸連接路周邊的土地提供新的發展機會。」明顯是為了將新界東北的新發展區,以及香港根本仍未開始討論的「邊境釋放的土地」及「口岸連接路周邊的土地」與大陸的融合! (見規劃研究第12頁)
政府一味否認新界東北乃鋪路深港融合,但另一方面卻急於推進打通新界東北、配合坪輋新發展區打做深港融合產業的蓮塘口岸工程,根本就在自打嘴巴,而文件亦出賣了特區政府。
這是2008年官方發佈一份名為《深港興建蓮塘/香園圍口岸前期規劃研究》的原字筆錄:「根據粵東各級政府的整體發展政策及規劃綱要,新口岸可將香港與粵東、粵東北地區聯繫起來,進一步擴大香港的經濟腹地,加強了珠三角核心發展軸向粵東、粵東北地區的輻射,對繼續促進香港經濟與珠三角地區融合,帶動粵東、粵東北地區的發展以及珠三角區域資源的進一步整合等具有重要意義‧‧‧建設蓮塘/香園圍口岸可完善港深東部發展軸線上的跨界通道系統,為港深東部發展軸線的培育與發展提供支持,並將有力地促進港深城市發展空間的整合,進一步提升港深兩地的區域輻射能力和競爭力。」對,計劃是根據粵東各級政府的整體發展政策及規劃綱要出發,然後港深城市發展作空間整合,是一個配合內地規劃需要出發的融合大計劃!
而實際上,深圳那邊的蓮塘市,早已因口岸規劃而起滿了住宅及豪宅,等待香港蓮塘關口通車之後樓價升過盤滿缽滿。深圳的東部發展,一直受限於交通問題,令深圳市的城市發展仔集中西部。而蓮塘口岸,就是為了帶動深圳東部以至粵東一路的豪宅樓價及融合而蘊釀出來,香港西部才是物流運輸業的中心,偏偏在東北部打通一個豪華關口,明顯此跨境基建並非從香港實際需要出發構想的。
4
圖:右手邊可見深圳蓮塘市已經房地產已經準備就緒
香港官方文件驚見「繁簡混合體」
特區政府不斷強調香港不存在「被規劃」,我們是相當自主的。以本行動組閱中港官方繁簡文件無數的經驗,卻從未看過有一份文件竟然出現「繁簡混合」的情況。
那份2008年9月由深港政府共同公佈的《深港興建蓮塘/香園圍口岸前期規劃研究》,算是蓮塘口岸最早期的基礎文件,兩地分別以繁體版與簡體版發佈。但令人摸不著頭腦的是,為何特區政府的官方繁體研究文件中,竟會殘留以下未翻譯好的「簡體字」﹖
“第三類綜合考慮第一及二類方案的問題,提出「兩地兩檢」客貨分層的双層方案” (23頁)
“在客货分层的双层方案設計方案中, 深方入境設施佈置在西側, 出境設施則佈置在東側。” (24頁)
引自《深港興建蓮塘/香園圍口岸前期規劃研究》
http://www.pland.gov.hk/pland_en/p_study/comp_s/LTHYW/pdf/Joint_Study_tc.pdf
我們不清楚為何香港繁體版的文件竟會有「分层」、「双层」這些簡體字殘留其中,的確前所未見。最直接的推斷,就是反映蓮塘規劃根本已經由大陸一方編好整份研究文件內容,然後就由香港官員聽其指令直接翻譯,假裝深港共同研究與發佈卻譯漏了字。這些殘留的痕跡,是粵港密室協議不小心露出了尾巴,抑還是政府EO內部對於香港「被規劃」的一種抗議? 我們在中港密室規劃的情況下根本完全不知情。
簡體字圖3
簡體字圖2
簡體字圖1
另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在文件內所有蓮塘口岸整體規劃戰略的構想圖,香港版官方文件都是純粹的從深圳規劃圖「copy and paste」,全都是簡體字。這是否意味著整個研究過程根本就是由內地一方由上而下預備了規劃方案,香港政府只在執行融合計劃?我們的規劃自主權到了哪裡?
簡體圖1
圖:蓮塘配合國家整體東進東出戰略,迪士尼樂園與九龍中心在文件中被簡體化及成為中心
簡體圖3
圖:蓮塘口岸的整體操作模式,香港文件只照抄簡體圖
百億大白象?
整個蓮塘口岸的計劃的經濟理據,主要是根據2008年的研究文件的陸路運輸估算,已經完全過時。研究中的數字只到2005年,希望顯現出未來中港陸路運輸不斷增長的境況,更估計2030年陸路運輸會是2005年的三倍,實在有點劍拔弩張。
陸路客流
圖:研究引用陸路客流的數字不斷增加,未來客運每日3萬人次,而貨運亦會激增至每日17,407車次
的確,當時有關陸路運輸逐步有所增長。然而根據航運署的最新數字,陸路貨運已經被水路貨運取代,2005年至2010年每年總運輸量急跌近四分之一。
陸路貨運_民間
圖:根據航運署,可見陸路貨運已經被水路貨運取代,反映蓮塘口岸的流量估算已經過時
而現時政府估計未來關口的使用量 (即每日約5萬客流車流),都是基於這個假設而出現的。現時流量不升反跌,會否擔心蓮塘口岸,最終會淪為只是為了配合內地融合的「大白象」基建?
整個蓮塘口岸及相關工程要動用我們162億5,320萬元的公帑,而根據2008年的研究文件,預計蓮塘/香園圍口岸在2018年建成後至2030年(即12年計算),只可帶來143 億港元的總經濟效益。深港融合是否如小組所言真的是「互惠互利」,抑或是盲目配合內地規劃,香港是否有必要真的要在東北多建一個關口?
香港人,未來將要為此「豪建」負出沉重代價!
2018年口岸將「免簽證」 建「邊境深港市」的先驅
蓮塘除了是被內地規劃、浪費公帑外,口岸還揭示了一個中港陽謀,就是要鋪路給深圳居民未來無需簽證隨意進出香港邊境,這與一國2010年兩制研究中心製作的「邊境開發研究報告」中「特區中的特區」的概念,與及梁振英早前對邊境發展的思路是脈絡一致的。明顯,香港的劇本已經有人寫好了。
2008年9月之蓮塘研究文件明確寫到:「本研究的跨界客運交通預測,假設在人員跨界政策方面, 深圳居民可享有與香港居民同等的待遇,即可持規定証件多次往來香港,且無需簽証。」
其實,我們根本不用擔心蓮塘口岸淪為大白象的,因為深港政府已經假設了未來2018年前深圳居民是可以免簽證入境的﹗深圳是一個過千萬人口的都市,早前梁振英還要急於將非深戶也列入可以批准一簽多行,根本無所謂人流不足。這個口岸所揭示的,不是要割讓香港土地配合深港同城與中港融合,出賣港人模糊化香港邊界最終破一國兩制落實的話,那究竟是為了什麼?

圖:早前的一簽多行自由行措施,其實是逐漸鋪路深港一體化,深圳居民免簽證入境旨日可待
喪權辱港 工程招標權全喪予深圳
無論是蓮塘口岸主體工程,抑或是旁邊深圳河的整治工程,這百億基建的工程招標權原來都將會全部「委託」深圳政府部門一方作中央統籌(立法會討論文件p.5 之委託安排)。
為何我們的特區政府,竟然會將邊界整治權拱手相讓給內地的「治河辦」作中央統籌?內地外判的工程究竟安不安全?
政府聲稱深圳部門會由一個「深港邊界區發展聯合專責小組」監督,但這個小組連會議紀錄也沒有,如何保證如此的委託沒有出賣港人利益?更大的問題是,當我們將公帑給予深圳政府的部門作招標,如果出現貪污、內定及「圍標」情況,香港的ICAC 有沒有權介入調查內地政府部門的事? 這會否出現法律真空?
這種不能稱為「委託」,根本就是「喪權辱港」!
種種問題未解決
其他林林種種的問題亦隱藏在蓮塘口岸工程裡,完全沒人問津。
一、黑箱規劃:為何影響這樣龐大的蓮塘口岸工程,可以是完全沒有開放給公眾參與的諮詢過程,完全繞過了公眾討論走線、公帑運用及需不需要工程等問題,只是由「深港邊界區發展聯合專責小組」內部作黑箱規劃?
二、環境破壞:據官方文件,工程將會製造102萬公噸建築廢物,相等於全港一年總生產廢物量的6分之1,環境問題未有得到應有的關注。
三、房地產計劃:文件稱政府當局同意應探討在新口岸附近進行土地發展,政府背後是否已有考慮的土地發展計劃,而蓮塘口岸會否變成了一個房地產計劃,又成為另一個深港富豪豪宅區?
四、隱藏文件:為何「深港邊界區發展聯合專責小組」這個組織如此神秘及有龐大權力,可以完全不公開會議紀錄,讓香港市民無從監察香港政府有關「中港決策」有否出賣港人?
五、隨著蓮塘口岸工程,新界東北各區也隨即淪陷:1) 古洞、汀角、吐露港、沙頭角土地迅速淪為內地資本豪宅區
2) 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被打做深港都會建自由行大商場及深港人口之邊城
3) 配合大埔內地旅遊定位的龍尾生態被人工沙灘計劃消滅
4) 鋪路成就政府建設讓內地自由行在邊境免簽證/落地簽證來港的「特區中的特區」
5) 上水丙崗以南的鄉郊農業帶的豪宅化危機
pingkong1
圖:新界東北淪陷區
新界土地仍然是被殖民的軍事空間
然而,在以上影響香港命運及區內日常生活的關鍵問題全都未解決,梁振英就要急於將口岸推上立法會過關申請撥款,全速啟動同城化進程。
究竟,深港政府還當我們香港及邊境土地是什麼?
從前港英時代,新界的自然地理被視為一種軍事戰略空間(nature as military space),建水塘、本土農業及緩充區(buffer zone)。然而回歸以後,內地政權以新界不再是軍事空間的理由,不斷「拆牆鬆綁」,大攪跨境基建,模糊香港邊界。近日回歸以來最龐大的新界軍演,不就證明了內地政府依然是看待新界是軍事戰略空間嗎? 況且,以往因戰略用途保留下來的自然環境,就是已經屬於香港人的自然空間,新界的本土鄉郊、農地與風貌已經成為香港人的資產,與軍事無關。我們不容新界土地再度被殖民,成為在深港同城化下沒有自主地向融合靠攏!
立法會將會在未來數月內進行諮詢與撥款,我們要把握最後時機,要求政府立即擱置毫無港人共識的蓮塘口岸工程,還港人規劃自主權﹗希望香港市民同時關注此口岸工程的禍害!
--
請加入「反對新界東北融合計劃」專頁,表態反對蓮塘口岸工程!
http://www.facebook.com/defendntnorth
深港一體化殺到埋身 必須反對新界東北興建富豪雙非城計劃!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13832
反對香港被規劃行動組
http://www.facebook.com/PRDBayArea

聯絡我們:bayareaconcern@gmail.com
不要邊界被打通,捍衛新界東北!

星期一, 10月 22, 2012

揭政府隱藏另一個新界東北 房屋土儲資料不盡不實


1350609548_257d
按:本土研究社今日發表新聞通知,揭發政府在公佈空置土地時漏報了160公頃(相等於一整個新界東北的房屋用地),要求政府重新公佈真確土地資訊,不要企圖蒙騙公眾。
重點
● 近日政府公佈空置官地,資料不盡不實,「未決定用途」(OU)、「港鐵上蓋」及「綜合發展區」(CDA)規劃用地遭隱藏,均是可用作房屋的土地儲備。
● 單在港島西區已有8.7公頃臨海空置官地屬「未決定用途」未有在數字上反映,並非如政府所言港島沒有土地。
● 連同沒有計算在2,100公頃其中屬於港鐵及市建局96公頃的土地,本土研究社發現,至少有近160公頃可用作房屋發展的空置官土地並沒有計算在政府的資料內。
● 無故將非空置的市區非原居民的寮屋村(如薄扶林村、茶果嶺村)放在政府土地空置表,有刻意對立化村民家園與房屋需要之嫌。
● 本土研究社促政府重新公佈正確數字,以免誤導公眾討論。亦促請政府履行以人為本的土地發展政策,優先使用不影響既有社區與自然環境的空置政府土地作房屋發展。
全文
近日,發展局終於應市民所急,在數日前公佈現有空置官地的詳細數字及相關地圖[註一]。然而,這些數字中蘊含的詭異細節卻鮮有人認真探究。經本土研究社仔細研究後發現,所謂的391公頃已劃作住宅用途的政府土地不盡不實,未能反映政府手上房屋土儲的真實數字。
(一)沒有包括劃作「未決定用途」地帶
例子如堅尼地城域多利道舊公民村及舊警察宿舍用地(約5公頃)、近海旁的舊屠房及舊焚化爐設施用地(約3公頃),還有鄰近一幅位於海旁暫用作臨時遊樂場的用地(約0.7公頃)。但據區議會文件顯示,前警察宿舍用地暫用作西港島線工程工地,於2009年8月至2014年期間封閉[註二]。
政府的空置土地地圖 – 文中所指的土地未被列作「空置土地」計算之內
堅尼地城分區計劃大綱圖-圖中淺灰色的位置就是文中所指的空置土地,現時被劃作「未決定用途」地帶,但沒有納有政府計算空置土地的數字中
(二)沒有包括劃作「綜合發展區」地帶
例子如烏溪沙白石兩幅「綜合發展區」地帶土地,面積合共6公頃,預作中低密度住宅發展,合共可提供約540個單位。然而,政府已有計劃將其中一幅(「綜合發展區(2)」)納入2012/13勾地表中。
政府的空置土地地圖
馬鞍山分區計劃大綱草圖
(三)啟德發展區內的空置住宅用地劃法略有偏差
事實上,政府的空置住宅官地數字有包括啟德發展區內的住宅用地,可是又不是計全數。從以下兩圖中可見,啟德發北面的「住宅(乙類)」地帶(啡色地塊)有計算在政府的空置土地中,(除了東面近公屋用地的幾塊「住宅(乙類)」地帶,原因不明);另外跑道南面劃作「住宅(丙類)」(即留作中低密度發展)的土地,根據規劃圖資料應佔6.5公頃,但列作空置土地的面積卻離奇地比規劃圖中的範圍少。
政府的空置土地地圖
啟德分區計劃大綱圖
(四)安達臣道石礦場發展區未被計算在內
未有計算在內,的確是由於該石礦場未來發展還在研究階段,現時仍只劃作「其他指定用途(採礦及採石業)」地帶。但筆者想藉此引申一點:根據政府現階段的計劃內容,總範圍86公頃土地中會發展40公頃,規劃人口訂為23,000人,私人及資助房屋比例訂為80:20。私營房屋比例高,政府解釋是因為附近一帶已有多個資助房屋項目,連同石礦場計劃,未來整個觀塘區居於私營房屋及資助房屋人口比例將是29:71。那到底安達臣石礦場的資助房屋數量是否已無空間提升?
(五)未來港鐵站上蓋物業發展未被計算在內
未來會有多個鐵路站上蓋物業項目推出,如:荃灣西站、沙中線何文田站、南港島線黃竹坑站,還有準備改劃的錦上路站、八鄉車廠上蓋等等。以上土地沒有納入為政府空置土地計算之內。
(六)政府的數字把以上土地納入計算,反而包括了一些已有居民長住的寮屋區
例如薄扶林村,大家也知道薄扶林村其實也是1842年港英政府統治香港前已存在,可是今天村民身份與新界原居民身份有異;薄扶林村大部分土地屬官地,但寮屋有合法屋牌,現時該村劃作「鄉村式發展」地帶。
另外還有茶果嶺村,乃是現今少數在市區中仍存在的寮屋村,大部分土地屬官地,該區現時被劃作「住宅(甲類)」。
政府的空置土地地圖 – 圖中麗港城與油塘灣之間深啡色的地帶就是茶果嶺村
最後,本土研究社促政府重新交代準確數字,不要在空置官地資料上隱瞞,妨礙市民認知香港實質土地資料,透過製造「土地不足」的論述從而合理化一些具爭議性如新界東北的土地發展‧另外,本社亦要求土地發展策略要「以人為本」,應優先使用政府既有不影響社區與環境的空置土地,不要對立化居住需要與社區及鄉郊自然環境。

星期四, 10月 04, 2012

以啟德代東北:啟德善用土地方案


近日新界東北爭議揭露了政府坐擁大量空置住宅用地、卻一味向未被破壞的鄉郊綠化土地大規模開發的發展失誤問題。而政府一貫作風亦偏好向弱勢群體、休閒或公共設施「爭地」,卻沒有優先善用現有的住宅用地。
就此,本土研究社今日(10月14日)發表研究報告,建議適度提高啟德發展區的建築密度,提出在保留體育場館的前提下,能額外容納3萬人口的另類規劃方案。報告的重點研究方向可歸納如下:
  • 在保留啟德體育館設施,及不大幅上調住宅用地面積的前提下,仍可適度提高發展密度,增加區內可容納的人口數目
  • 盡量減少改動原有規劃,避免引起額外的紛爭,令啟德發展工程一再延誤,成為土地囤積及炒賣的新借口
  • 可考慮減少以至取消啟德中低密度豪宅計劃,用地改為興建公屋及居屋之用,令區內土地資源更有效率使用
  • 此舉可將區內總人口的數目,由近9萬人重新提升至近12萬人,較為接近政府提倡「1%土地能住100萬人」的規劃準則
  • 此舉亦令公營房屋原來只容納區內總人口的37﹪,重新提升至1990年代末《長遠房屋策略》60﹪的水平
基於上述因素,研究報告的主要建議包括:將啟德規劃中的體育副場館,南移至舊啟德跑道開端的新位置上,騰空約11公頃土地興建公屋或居屋。如此區內公營房屋用地的比例,亦僅由3﹪增加至6﹪,或相當於區內住宅用地面積的接近50﹪。但此舉已可額外容納3萬人口,相當於原啟德規劃總人口約35﹪,或新界東北規劃總人口逾20﹪。
本土研究社亦藉此呼籲,明日(10月15日)召開首次會議的「長遠房屋策略」委員會,重新考慮根據過往的政策標準,在未來香港的新增住宅供應中,將公營房屋的比例定為60﹪,私營房屋的比例定為40﹪,以切實行動解決普遍香港市民的實際住屋需求。
有關另類方案的詳細內容,請參閱附件的本土研究社研究報告
建議內容摘要
研究方向
  • 在保留啟德體育館設施,及不大幅上調住宅用地面積的前提下,仍可適度提高發展密度,增加區內可容納的人口數目
  • 盡量減少改動原有規劃,避免引起額外的紛爭,令啟德發展工程一再延誤,成為土地囤積及炒賣的新借口
  • 可考慮減少以至取消啟德中低密度豪宅計劃,用地改為興建公屋及居屋之用,令區內土地資源更有效率使用
  • 此舉可將區內總人口的數目,由8.98萬人重新提升至約12萬人,較為接近政府上述「1﹪土地能住100萬人」的規劃準則
  • 此舉亦將公營房屋原來只容納區內總人口的37.7﹪,重新提升至1990年代末《長遠房屋策略》60%的水平
具體建議
原體育場館區
  • 體育副場館及室內體育館,可南移至舊啟德跑道、原都會公園區的位置上,騰空近11公頃興建公屋或居屋。如此區內公營房屋用地比例,亦僅由3﹪增加至6﹪,或相當於住宅用地面積的50﹪
  • 部分室內體育館設施可設於新增公屋或居屋用地內
  • 新增公屋或居屋的用地面積,與目前興建中的兩條屋邨相若,將可興建逾1萬個公屋或居屋單位,額外容納逾3萬人口,已相當於原啟德規劃總人口約35﹪
  • 公屋與原有中密度商住混合的啟德「次發展區」重新整合和協調發展,並與西北面的九龍城舊區互相呼應
  • 重新整合後的「次發展區」,只要規劃及設計得宜,仍可保留大量的綠化帶,以及原規劃所強調「住宅發展地塊較小,避免平台式的設計,具有良好的通風設計」,與毗鄰的啟德坊協調和配合
  • 重新整合後的「次發展區」,住宅樓宇位於沙中線及機場隧道上方,但只要樁柱位置分佈得宜,將不會額外帶來基建成本的上升
  • 重新整合後的「次發展區」,毗連沙中線啟德站及土瓜灣站、D1及D2地區幹道,並有單車徑及行人網絡,連接九龍城及土瓜灣,新增人口的交通配套問題不大
    跑道休閒區
  • 體育主場館維持在原有位置,但體育副場館及室內體育館南移至舊啟德跑道起點上,對日後工程和實際使用情況的影響極微
  • 舊啟德跑道底部設有600米濶的缺口改善水質,但它並不影響體育副場館南移工程
  • 原都會公園則需要南移,取代原跑道休閒區內的中低密度豪宅及商業設施
  • 採取平台公園的概念,在都會公園的底部適度保留原則劃的娛樂、會議及零售設施,增加公園的規劃彈性和多元化用途,產生元素互動的協同效應
  • 原有規劃將中低密度豪宅建於舊啟德跑道,其實並不恰當,因為會帶來不必要的路面交通壓力,並破壞體育場館區直至(以遊輪碼頭為重心的)旅遊及休閒中心的整體佈局
  • 經過重新設計的都會公園,位於舊啟德跑道的中央,南北兩端分別為體育場館區及遊輪碼頭,可產生更加有機互動和整體呼應,更能發揮舊啟德跑道的地標和市民中心功能
建議的優點
  • 適度增加現有發展區的建築密度,以容納更多新增人口的需要
  • 新增11公頃興建公屋或居屋,公營房屋用地比例僅由3﹪增加至6﹪,已足以令原啟德規劃人口增加約35﹪,或相當於新界東北規劃總人口逾20﹪(附表三)
  • 新增公屋或居屋所在的啟德「次發展區」,仍能保留原有的規劃特色,與總體佈局協調和配合
  • 新增公屋或居屋並無帶來額外的基建開發成本
  • 體育場館區的位置只需略為改動,但原有功能仍悉數保留下來
  • 部分室內體育館設施可設於新增公屋或居屋用地內,為該幅土地增加多元性,亦能為新增公屋或居屋與體育場館區之間增加互動
  • 跑道休閒區除中低密度豪宅以外,娛樂、會議及零售設施仍能相程度保留,並與都會公園產生協同效應
  • 都會公園、體育場館區及遊輪碼頭,可產生更加有機互動和整體呼應
  • 此舉對原有規劃的改動極為有限,不會令啟德發展工程再度延誤
原方案
Current Kai Tak Plan with title (1)
「善用土地」方案Proposed Kai Tak Plan with title
啟德發展區原規劃與新建議參數比較original__vs_new
有關「土地研究計劃」
本土研究社之「土地研究計劃」,希望為香港建立公平的土地發展策略,提出民間另類方案,揭示土地問題真相。
我們亟需要民間自己支援這種獨立自主的研究計劃,請捐款支持「土地發展研究計劃」的工作!
捐款方法: 直接存入中國銀行戶口 :012-588-1-036873-6,並將入數紙傳至 localresearchcommunity@gmail.com的電郵帳戶。
有關「土地研究計劃」,可參考以下持續的研究及普及工作:
1) 報告出版計劃:《香港土地問題的迷思與真相》
2) 研討會:於香港理工大學舉辦《不是土地供應》
3) 知識普及:新界東北土地資料info-graphic 系列
4) 規劃倡議:啟德「善用土地」的民間方案
5) 論述文章:有關啟德、新界東北與回顧土地發展論述
6) 公眾導賞:新界東北及丙岡導賞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