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4月 23, 2010

剪報:亂拆石棉乃恐嚇手段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CITY2 | CITY | By Joyce Ng 2010-04-19



南華早報:亂棄石棉乃恐嚇手段


憤怒的粉嶺村民投訴地產商「恒基」委託的承辦商,亂拆村內舊屋,並沒有妥善處理 屋頂的有毒石棉,用這種伎倆趕走村民,以便收回土地重新發展。

昨日,十多名村民在馬屎埔村外舉辦記者招待會,反駁恆基於上週五聲稱「過去兩年 在拆屋過程中未有發現石棉」。日前恆基回應一個工會的化驗結果,恆基不承認該報告所指「在村內收集的五個樣本中均發現石棉」。

村民關漢貴表示,他與其他村民曾目擊恒基委託的承辦商用鐵枝拆毀大約一百間已收 購的村屋。

關先生說:「他們擊碎石棉瓦屋頂,並把碎片棄於村中井內。部份石棉碎片仍遺留在 拆卸現場。」

法例規定石棉建築必須由註冊承辦商拆卸,拆卸前要把建築物密封,提供全副裝備保 護工人及妥善棄置拆卸物料。

關先生稱:「恆基作為數一數二的地產商,怎能相信恆基拆卸舊村屋時竟沒察覺石棉 的存在?尤其那些村屋是在六、七十年代建成的,當時石棉是廣泛使用的建築物料。」

1996 年政府禁止使用石棉作建築物料,因擊碎石棉時會釋出有毒物質,經空氣吸 入會在肺部積聚、引致肺癌。

一生住在馬屎埔村的54歲村民區流根表示,地產商處置石棉的方法,是一種逼使想 留低的村民搬走的伎倆。

區先生說:「地產商企圖破壞整條村,使村民感到活在爛村中,早日向地產商投降。我感到很痛心、很恐懼,不知如何面對。」

區先生與太太在馬屎埔村租下五萬呎的農地種菜維生,他之前收到恆基發出的通知書,要求區先生一家搬走。

馬屎埔村被納入粉嶺北新市鎮發展規劃,與過往做法不同,政府今次發展計劃,刻意 避開原居民村,選擇非原居民村以節省大筆賠償支出。

恆基與其他發展商已在粉嶺北收購了大量土地。

恆基發言人昨日表示短期內會派遣員工到現場視察。她強調拆卸工程由公司的合約承辦商負責,該承辦商已書面確認未有發現石棉存在。

環境保護署指出其職員上週五於村內收集的碎石中發現石棉,將會聯絡地權持有人。
--
Enraged villagers in Fanling claim agents from Henderson Land wrecked old houses and failed to properly handle toxic asbestos in the roofs as a tactic to drive them off the land so it can be redeveloped.

A dozen of them attended a press conference outside Ma Shi Po village yesterday to counter the developer's claim on Friday that no asbestos had been found in the houses it demolished in the past two years. The developer was responding after a union said a laboratory test found asbestos in five samples from the debris.

Kwan Hon-kwai said he and his neighbours witnessed agents acting for Henderson using metal bars to knock down about 100 houses it bought.

"They knocked off the asbestos roofs and threw the pieces down to the wells. Some just remained on the sites," Kwan said.

The law requires the demolition of asbestos buildings to be carried out by registered contractors, who have to cover the buildings before the work, protect workers with outfits and properly dispose of the material.

"Henderson is such an established developer that I can't believe it was not aware of the existence of asbestos in these old huts, which were built in the 1960s and 1970s, when asbestos was a very common construction material," Kwan said.

Asbestos, banned in 1996 in construction, poses no health risk until it is broken down, when it releases fibres into the air that can settle in the lungs and cause cancer.

Au Lau-kun, a 54-year-old who has lived in the village all his life, said the way the developer handled asbestos was a tactic to drive out those who wanted to stay.

"It wants to makes us feel we're living in a mess so when it comes we will surrender. I feel so melancholy, so scared. I don't know how to cope."

Au rents a 50,000 sq ft farm where he and his wife grow vegetables to make a living. He has received a letter from Henderson demanding that he move out.

Ma Shi Po village is within Fanling North new town, which is under planning. Unlike past practice, the government has, in drawing up the town boundaries, chosen areas inhabited by non-indigenous rather than indigenous villagers, saving itself large amounts of compensation.

Henderson and other developers have been buying up lots of land in Fanling North.

A spokeswoman for Henderson said yesterday the company would shortly send staff to check the site. She reiterated the demolition was done by its contractors, who had confirmed in writing that no asbestos was found.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partment said its staff found asbestos in the village debris last Friday and it would contact the landlord.

恆地炮製石棉塵毒害粉嶺村民事件簿

  眾所周知,石棉為戰後眾多新界寮屋區的主要建築物料,若不刻意毀壞瓦面,並不會對身體構成任何傷害,新界村民與石棉瓦數十載相處安好,環保署亦 指新界寮屋的石棉瓦保存良好,若不蓄意破壞它就並不構成問題。然而,近日有關注石棉組織進入粉嶺北一帶踢爆恆地拆卸村屋時不當處理石棉影響工人健康安全以 後,觸發粉嶺馬屎埔村一帶村民極大的憤怒。石棉事件的由來可追溯如下:

1) 1998年,董建華提出在新界東北發展「無煙城」,將粉嶺北一帶發展為「河畔市鎮」,公佈後立即引來地產商的投機;

2) 在公佈後十年間,政府一直沒有舉動,而大地產商則從中分別透過不同「艇仔」收地公司作中介,在被規劃為發展區的非原居民村落裡大量囤地收屋,2004年數 據,恆地單是在馬屎埔村已經囤積超過70萬平方尺的農地;

3) 2007年新界東北發展計劃隨十大基建重新上馬,摒棄以往政府負責安置及規劃的發展,沿用天水圍式的「公私營合作模式」,再度加劇私人發展商收地的力度。 收地公司開始用不同手法收地逼遷,如鎖家門、加租十倍、出律師信、不收租多年然後出執達吏逼走「租霸」等等,對付已住了四、五十年的村民,因而在馬屎埔村 成功收掉約七成土地。

4) 同時近年來亦使用更多新手法,包括將村內收回的寮屋打爛,令村落形同廢墟,同時亦有意無意將拆毀的石棉瓦隨處亂丟,影響村民日常生活。

水銀瀉地的證據

  不用做深入的研究,收地公司亂拆石棉瓦的情況亦隨處可見。

  上圖顯示其中一種處理石棉,直接將拆掉的石棉瓦丟棄入水井,亦有村民目擊整個過程。如要跟從環保署法訂程序,提出拆卸的公司必須自己提交如何處 置拆掉石棉廢料的計劃。現時,我們仍然可以發現井邊存有不少石棉瓦碎片,這樣的處理顯然沒有環保署批准的方法。


石棉散在地上圖


石棉瓦半毀圖

圖中可反映拆毀石棉瓦過程中處理不當的證據。圖中顯示一所已遭破壞的村屋,屋內石棉瓦身半毀半存,反映拆卸方法顯然沒有跟隨安全方式處理。法例所要求的程 序,包括要如防疫一般圍住要拆卸的建築物,然後每個工人都要穿太空衣一般的防護裝備,小心地逐呎清除。可惜,這些剩餘物反映他們在拆卸過程根本是隨意亂 扑,在當時製造大量石棉,有跟進石棉事件的工人團體相信,拆毀這些建築物的工人很可能經已遭殃。

「恥」口否認 「僱」全大陸

  不過,四月十六日(上星期五)當亂丟石棉事件大幅度曝光後,恆基就在兩個小時內迅速回應, 說問過承辦商有關收地拆屋之事,竟聲稱拆卸時沒有發現石棉。對村民來說,這種說法比欺騙還要羞辱。無論是他們拆屋之幅度及石棉瓦在當村的普遍程度,根本不 容任何藉口抵賴。最諷刺的,是在新界東北這一帶建造寮屋的那位師傅,仍然是居住在馬屎埔的村民。新界東北新發展區關注組曾在四月做了一個全面普查,亦發現 村內二百多間寮屋中,已有九十多間已經被收地公司嚴重毀壞,九成也能靠肉眼發現有石棉瓦的殘骸,更發現了三個井有石棉瓦遭丟棄。這不僅反映拆卸石棉瓦的程 序十分粗疏,亦顯示出這種不當處理石棉的情況普遍不過。

  見證收地公司清拆的村民稱,不跟程序拆石棉的工人,大多都是操流利普通話,收地公司將一間村內收回的寮屋給拆屋工人居住,也經常傳出國語台的廣 播。工人組織估計,新移民或內地工人沒有對石棉的認知,拆卸後離港收地公司就不需負責他們的健康,而這些工人亦將承受沈重代價。

影響範圍全東北

  在近幾年來,恆基每拆一間時都散發出肉眼看不見的石棉,都在拆那段期間增加市民的健康危機。破壞後的石棉塵立即隨風飄盪,影響範圍無遠弗屆。首 當其充的,當然是那群不知情的已經透過呼吸系統進入肺部而不知去向的拆卸工人,然後就是日常生活約百戶的馬屎埔村民,接下來就是在此覓食的各種新界雀鳥。 而鄰近此綠帶的住宅社區,包括綠悠軒、帝廷軒、聯和墟、天平邨、皇府山等數千戶居民,都不能幸免於這種寮屋拆卸那一段期間所衍生的健康危機。現時他們大部 分仍然對此毫不知情,不知石棉正在主宰了他們二、三十年後的健康狀況。


旁邊豪宅居民在拆卸前後的時間相信也有吸入石棉的情況 (柏齊攝)

  石棉主要透過呼吸進入肺部,吸入一定的數量就會引致間皮瘤及肺癌,潛服期可達四十年之久。發現石棉問題的由來,是外國曾一段時間大量工人家庭突 然相繼病死,究其原因,就發現他們十多年前都曾在無保障的狀態下採石棉礦,回家後又將沾上石棉纖維的衣服在家中亂飛,導致滅門慘劇。石棉已經在香港定為禁 用物料,若發展過程沒有按照程序處理 (包括把現場密封、工人穿上防護衣物、及遞交拆卸及處置計劃給環保署),根據《空氣污染管制條例》,最高刑罰可被罰款二十萬元和監禁六個月。若果現時點算 到村內有九成的破屋都沒有根據程序,那麼恆地負責人是否要罰款一千六百萬及坐八十年監﹖

縱容囤地的新界規劃

  表面看上來石棉事件是純粹的環境問題,歸根究底,政府及規劃部門在此事件亦責無旁貸。對比起以往傳統的新市鎮發展模式,當政府宣佈發展某一地 區,所有過程中的問題,無論是地主或是農戶,安置/賠償等等都可有問責與協商,因而在80年代新界也曾出現過一些較人性化的非原居民搬村政策,也著力保護 居住多年的村民的生活模式。

  現時發展局在規劃未來新界東北,開始使用如天水圍規劃一樣所謂「公私營合作發展模式」,刻意在落實發展之前增加私人投機收地的機會,令許多寮屋 居民被眾多收地公司逼遷,有部份村民更於去年8月又再次收到區域法院的法庭傳票,該集團的子公司要把我們告上法庭。在這發展模式下,政府堂而皇之不需照顧 他們的賠償安置,亦問責無門,招來收地公司都乘政府計劃之便想盡辦法趕走村民,所用的其中一種方法,就是把收回的眾多寮屋破壞,不只令整條村視覺上變成廢 墟令村民感覺差劣盡快搬走,更嚴重的,他們有意無意不跟隨環境法例,肆意把帶有石棉的屋頂在無保護的情況下破壞,發放大量有害物質毒害許多仍然在村 內生活的村民,於是粉嶺北的石棉事件因此而來。


仍然有許多全職及半職農戶在此經營本土農業

  村民在星期日的記招中,要求政府立即停止使用「公私營合作發展模式」作規劃發展,並要求環保署立即進行跟進行動,將毒害工人、村民、生態及周邊 居民的發展商繩之於法,不要企圖勾結地產商暗中擺平,還他們美好的農業及鄉郊生活。馬屎埔村村民已經忍無可忍,若果以上訴求沒有完滿解決,村民已經準備將 行動昇級,為家園及新界的未來作長期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