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7月 12, 2012

深夜讀堂




2012年暑假,相信是書迷收穫最豐富、最心花怒放的夏天。
七月香港書展、八月誠品書店銅鑼灣開張,還有獨立書店舉辦的馬克思文學節。
誠品廿四小時的營運理念,改變了台灣的文化景觀。
香港人夜生活多姿多采,書展自從加入「深夜書市」環節,氣氛媲美農曆年宵,入場人次屢創新高。
深夜城市有光,集合一班愛書人,在不同的場所,享受閱讀而來的分享、愉悅,有時甚至不自覺地代入了古希臘哲人般的思辯氛圍。
今年,讓我們聚焦時鐘的另一邊,看看晚上十時後的閱讀地圖,並找來創作人、文化人等等,分享他們的深夜讀物。

讀書。不打烊。
香港人平日生活受兩種節奏支配,分別是急速與靜止,輕鬆休閒的時段,不知何時已變得奢侈。月光高高掛,商廈、霓虹招牌沒有意欲休息。你我都是城市貓頭鷹,論文化場所,近年不少樓上書店均提供活動空間,例如灣仔富德樓的ACO上環的實現會社,晚上大搞文化活動。小小的地方,凝聚了一班愛文字、關心社會的人。
讀書會探討城市規劃
就像旺角的序言書室,周末舉行新書發布、討論會等,平日晚上更是舉辦讀書會的熱門場地。本土研究社七月起開始了「規劃思想讀書組」﹙下稱讀書組﹚,專讀 Philip Allmendinger《規劃理論》一書。以往的讀書會大多是三五知己「圍威喂」,讀書組歡迎公眾加入,核心成員大約有 6人,第一次聚會讀馬克斯批判規劃理論,出乎意料有 16 人參加。
讀書組成員陳劍青、陳可樂、劉劍玲、吳國偉、李宇森、梁玉熹,均是讀書會的「膽」,至少孭一兩個書會在身,內容關於哲學、神學、人類學等,涉獵極廣,甚至有點偏門。參加者未必熟悉規劃的概念,陳劍青說,希望讀書會開啟他們對規劃的思考,一起討論。「在網上討論關於社會發展議題, 要不就是重複要平衡保育與發展的言論,但內容空泛。要不就充斥着怨氣和憤怒,隨時令人氣盡身亡。」左翼,還是左膠?
當今「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口號,甚至公關工具,如何去拆解政府或發展商所表達的可持續性?劍青認為,以時事作為引子,新手容易掌握理論並深化討論,例如甚麼是新自由主義?孫明揚作為新自由主義者,政府當初讓領匯上市,今天為市民,為商販帶來甚麼局面?提倡社會應更公平分配資源的,到底是「左翼」,還是「左膠」?
成員都覺得,晚間閱讀,正好整理並深化思緒,與日間接軌。他們喜歡實驗在不同時間不同地方讀書,例如讀書組將會在序言、實現會社及在唐樓進行;他們又試過在中大 book picnic,在一個僭建閣樓讀南美洲的案例,陳可樂在菜園村圍板前讀沙特的《存在與虛無》,與朋友在家搞閱讀尼采的 「黑洞讀書組」,讀至凌晨三點。「在社會運動的過程,大部分時間都在等,讀書正好消磨時間,行動亦包括吸收並製造知識。文藝創作的人都很depressed,幾個人一起讀尼采,可以將黑暗的東西,轉化成文藝創作的動力。」

推介新書

Philip Allmendinger 著《規劃理論》藉着閱讀反覆檢視自己,部分讀書組的成員,在七月出版了《繼續運動:八十後自我研究青年 2012》一書,內容包括社運字典,後反高鐵運動之運動及公民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