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孤星淚》優先場,場內大半情侶都心不在焉,但坐在右邊的一個90後青年及左邊的80後情侶就淚了半場。雖然互不相識,但我相信通感應該來自於他們曾參與社運經驗與現實世界的不公義狀況。
劇裡一位革命青年的眼神,演活了那個時代的理想主義,被他降服的不應局限於女性。在革命行動前高唱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的一幕,總令人想起80後反高鐵集會時唱的《人民之歌》。這種我們久違了的意志、精神與勇氣,是這個愈多計算、分化策略與機會主義泛濫的年代被掩蓋的火焰。
我們的火焰又到了哪裡? 抗爭主體是否隨全球化已高速漂移? 大眾是否「意識還未醒覺」? 《孤星淚》沒有這樣想問題,實踐的堅持難道不就是答案嗎? 我們總要有第一個樹立旗幟鮮明的barricade,才會有千千萬萬個barricade一起抵抗。我們不僅需要火焰,更需要引路的火炬,高唱出抗爭的定義,引領我們打破暗黑的歲月、遠去悲慘世界。
劇裡一位革命青年的眼神,演活了那個時代的理想主義,被他降服的不應局限於女性。在革命行動前高唱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的一幕,總令人想起80後反高鐵集會時唱的《人民之歌》。這種我們久違了的意志、精神與勇氣,是這個愈多計算、分化策略與機會主義泛濫的年代被掩蓋的火焰。
我們的火焰又到了哪裡? 抗爭主體是否隨全球化已高速漂移? 大眾是否「意識還未醒覺」? 《孤星淚》沒有這樣想問題,實踐的堅持難道不就是答案嗎? 我們總要有第一個樹立旗幟鮮明的barricade,才會有千千萬萬個barricade一起抵抗。我們不僅需要火焰,更需要引路的火炬,高唱出抗爭的定義,引領我們打破暗黑的歲月、遠去悲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