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月 07, 2010

學界聯署:擱置669億高鐵方案,重新諮詢 尋求社會共識及最佳方案



  • 各位學界朋友:

    我們打算於立法會財委會第二次就669億高鐵財政預算討論及投票會議(2009年1月8日,星期五)當日於《蘋果日報》刊登全版聯署廣告,呼籲政府及立法會議員充分考慮各方意見及平衡不同價值與利益,先擱置方案,從詳計議

    聯署廣告全文見下,聯署名單會在以下網站更新: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05605
    http://www.facebook.com/event.php?eid=266740386140&ref=mf

    閣下如想加入聯署,請於1月7日(四)中午12:00前將芳名、所屬機構或身份(例如: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及電郵地址,電郵至:uecg06@yahoo.com.hk。 

    登報費用以「能者多付」的原則捐款,可捐助$200-$2,000。如果萬一捐款超過登報費用,餘款全數捐給「反高鐵.停撥款大聯盟」作為運動之費用。

    有兩種方法捐款:

    1.轉賬到「社區文化關注」戶口(恒生銀行:773-401898-001),把銀行「入數紙」寄回社區文化關注 (香港灣仔軒尼詩道367號8F)、或傳真(fax: 28918113)、或 scan 之後 email 給 Keith Au 。如果沒有收到「入數紙」就當成是「無名氏」捐助。

    2.劃線支票(抬頭:社區文化關注) 寄到「香港灣仔軒尼詩道367號8F,社區文化關注收」

    謝謝!

    聯署發起人
    何芝君 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教師
    鍾寶賢 浸會大學歷史系教師
    蔡寶琼 中文大學教育學院教師
    徐漢光 教育專業人員協會理事
    陳允中 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教師
    梁旭明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教師
    陳士齊 浸會大學文化宗教系教師
    陳清僑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教師
    陳順馨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教師
    司徒薇 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教師
    梁志遠 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教師
    蘇耀昌 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教師
    陳智達 教育學院社會科學系教師
    何慶基 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教師
    馬家輝 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助理主任
    麥海珊 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教師
    張超雄 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教師
    陳家洛 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教師
    羅永生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教師
    馬樹人 中文大學政治行政系教師
    莊耀洸 教育學院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教師
    鄭宇碩 城市大學政治學系教師 
    -------------------------------------------------------------------------------------------
    (廣告全文)

    擱置669億高鐵方案,重新諮詢 
    尋求社會共識及最佳方案
    致特首及立法會議員

    尊貴的特首、立法會議員﹕

    我們是一批關心社會的知識份子與大學教師。

    我們看見,關於669億元高鐵方案,社會存在巨大爭議(詳見附文),有人根本反對興建高鐵,有人贊成興建但主張以錦上路為總站,有人連總站設於西九都不反對,只是質疑財政預算過於龐大、或參與決定撥款的部份功能組別立法會議員有無利益衝突、或工程設計不合理、乃至只是不滿重要可行性報告並未公佈因而無從衡量利弊,還有許多年青一代自發維護居民權益以至質疑「唯經濟發展」的方向。對於這些眾多爭議,政府並無仔細考慮和充份回應,只是一再宣傳高鐵有助本港和內地融合、號稱能帶來龐大經濟效益、西九總站直達市區便可吸引旅客等等尚具爭議的原則,彷彿這就足以合理解釋政府唯一推薦的669億元方案。我們認為,影響這麼深遠的龐大公共開支,面對如斯爭議,不應如此輕率決定,而是必須尋求社會共識,從詳計議。 

    因此,我們呼籲特首,暫時收回669億高鐵方案,至少像建設西九文化區一般,重新諮詢,尋求最佳方案。一方面可能節省公帑,另一方面避免社會撕裂,讓市民感到各種意見均得到尊重,最終為社會真正所需而建設。

    假若政府一意孤行,仍堅持1月8日向立法會提交669億元方案,我們呼籲全體立法會議員,莫讓政府粗暴濫用行政主導權,請履行你們守護公帑的職責,暫時否決方案,以便各種爭議能反覆論證,一一解決後,再行撥款。

    政府草率的行政主導誤用公帑或預算失準,屢有前科,如資助迪士尼樂園、維港巨星匯演、西隧收支失算、領匯私有化等等。香港的深層矛盾,很可能正是行政主導草率行事、未能兼聽,而功能組別雄霸半個立法會,代表性不足、議政偏頗,往往悖逆市民的意願;我們希望特首和全體立法會議員皆能理性自省,避免一錯再錯。

    聯署發起人
    何芝君 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教師
    鍾寶賢 浸會大學歷史系教師
    蔡寶琼 中文大學教育學院教師
    徐漢光 教育專業人員協會理事
    陳允中 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教師
    梁旭明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教師
    陳士齊 浸會大學文化宗教系教師
    陳清僑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教師
    陳順馨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教師
    司徒薇 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教師
    梁志遠 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教師
    蘇耀昌 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教師
    陳智達 教育學院社會科學系教師
    何慶基 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教師
    馬家輝 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助理主任
    麥海珊 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教師
    張超雄 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教師
    陳家洛 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教師
    羅永生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教師
    馬樹人 中文大學政治行政系教師
    莊耀洸 教育學院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教師
    鄭宇碩 城市大學政治學系教師

    聯署人
    區國強 中文大學數學系教師
    區凱聲 中文大學文化研究系碩士畢業生
    區惠蓮 《文化現場》出版人
    區愛娜 教育心理學家
    區諾軒 前中文大學學生會幹事
    歐贊年 公共政策智庫策劃人
    朱啟華 香港大學教育學系教師
    周立民 公開大學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教師
    周保松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教師
    周愛倫 中文大學副學士教師
    周錫輝 退休中學校長 
    張兆和 科技大學人文學部教師
    張彧暋 日本鐵道史研究者
    張銳輝 中學教師
    曹文偉 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
    曹文傑 中文大學性別研究課程博士生
    曹文翬 中學老師
    陳 雲 嶺南大學中文系教師
    陳上城 中學老師
    陳小望 中學教師
    陳文錦 浸會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教師
    陳志宏 中文大學通識教育部教師
    陳浪濤 浸會大學傳理學院教師
    陳國權 教育專業人員協會理事
    陳竟明 中文大學環境科學課程教師
    陳慎慶 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教師
    陳運家 中文大學體育運動科學系教師
    陳漢森 教育專業人員協會理事
    陳鳳儀 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教師
    陳劍青 浸會大學地理系研究生
    陳慧燕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教師
    陳潔貞 中文大學新聞系校友
    陳潔華 教育學院社會科學系教師
    陳銳才 中文大學性別研究課程教師
    陳錦華 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教師
    陳錦輝 香港大學附屬學院教師
    陳曙峰 理大香港專上學院教師
    植永強 中文大學哲學系碩士研究生
    紫 藤
    蔣翼邁 科技大學數學系教師
    蔡甘銓 兼職講師
    鄭子誠 旅港開平商會中學教師
    鄭威鵬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博士
    鄭鈺鈿 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教師
    鍾姍姍 浸會大學生物系教師
    鍾家偉 教育學院課程與教學學系教師
    陳敬慈 城市大学應用社會學系教師
    方奕霖 理大香港專上學院傳意及社會科學教師
    方鈺鈞 社會文化人類學碩士生, Helsinki U
    范長豐 中文大學學生會外務副會長
    馮一沖 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教師
    馮凱欣 理工大學設計學院教師
    霍婉紅 明愛徐誠斌學院社會科學系教師
    孔寶華 澳門大學社會學系教師
    何佩紅 理大香港專上學院社會及文化課程教師
    香港女同盟會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
    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香港教育學院教學人員協會
    許日銓 香港大學社會學系研究生
    許建聰 中大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文學碩士生
    許漢榮 中學教師/中大教育學院碩士研究生
    許麗明 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教師
    許寶強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教師
    熊瑤英 明愛徐誠斌學院社會科學系教師
    韓連山 教育專業人員協會理事
    古慧美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教師
    江紹祺 香港大學社會學系教師
    祁永華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教師
    金佩瑋 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博士生/兼職教師
    健 吾 中文大學日本研究系教師
    郭永健 學聯常務委員會主席
    郭炳偉 教育學院科學與環境學系教師
    郭梓祺 中學教師
    關慧之 教師
    李 傑 藝術家
    李小良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教師
    李文詩 中學教師
    李以進 中學教師
    李建賢 浸會大學社工系教師
    李峻嶸 教育學院社會科學系教師
    李勤成 中學教師
    李煒佳 中文大學哲學系校友會幹事
    李耀基 學聯前秘書長
    林宗弘 台灣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教師
    林國光 教育專業人員協會理事
    林培元 劍橋大學社會學系哲學碩士生
    林朝暉 中大學生會會長
    梁 韻 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碩士生
    梁以文 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博士生
    梁永達 中學教師
    梁卓恆 倫敦大學教育學院教師
    梁承謙 戲劇及教育工作者
    梁明暉 浸會大學人文學碩士生
    梁美儀 中文大學大學通識教育部教師
    梁恩榮 教育學院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教師
    梁萬里 浸會大學化學系教師
    梁漢柱 浸會大學社會學系教師
    梁碧琪 中文大學性別研究課程教師
    梁廣勳 仁愛堂田家炳中學視藝科教師
    梁德賢 教育專業人員協會理事
    梁曉勁 中學教師
    梁錦威 學聯前代表會主席
    梁麗清 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教師
    梁寶山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碩士生
    陸潔玲 理大香港專上學院社會及文化課程教師
    廖淑嫺 中學教師
    劉 誠 浸會大學兒童發展研究中心教師
    劉兆瑛 中文大學教育學院教師
    劉國英 中文大學哲學系教師
    劉掬色 自由創作人/大學藝術教師
    劉慧嬋 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博士生
    黎少雯 耀中社區書院教師
    黎肖嫻 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教師
    盧偉明 學聯前副秘書長
    賴建國 明愛徐誠斌學院社會科學系教師
    羅婉芬 嶺南大學群芳文化研究及發展部統籌
    羅婉儀 澳門大學教育學院教師
    羅淑玲 明愛徐誠斌學院教師
    羅貴祥 浸會大學英文系教師
    羅醒楷 兆基創意書院教師
    馬國明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教師
    馬智恆 兆基創意書院教師
    莫昭如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教師
    莫慶聯 城市大學社會科學學部教師
    麥海華 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教師
    吳永輝 城市規劃師
    吳仲達 基層大學幹事
    吳其彥 浸會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教師
    吳俊雄 香港大學社會學系教師
    吳詠雪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教師
    吳嘉倫 中文大學教育學院教師
    吳肇輝 中學教師
    倪玉菁 中文大學教學心理學系教師
    彭家維 中大性別研究課程/文化宗教系教師
    彭澤生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教師
    潘宇軒 中文大學社會工作系研究助理
    潘詩韻 獨立文化工作者
    潘藹婷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
    潘顯秀 小學教師
    四維出世 兆基創意書院教師
    成 名 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教師
    宋昕穎 學聯前中央代表
    岑學敏 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研究助理
    沈 蔚 香港大學社工及社會行政系碩士生
    沈偉男 中學教師
    邵家臻 浸會大學社會工作系教師
    蕭亮思 嶺南大學社會學及社會政策系教師
    蕭俊傑 中小學戲劇導師
    蕭裕均 澳洲國立大學政治及社會變遷系博士生
    蘇 珏 設計及文化研究(香港)工作室
    蘇玉燕 中學教師
    丁南僑 香港大學數學系教師
    杜卓軒 浸會大學應用社會服務系教師
    唐婉清 四五行動
    徐惠璇 嶺南文化研究系行政主任
    曾安芙 中學教師
    曾德平 理工大學設計學院教師
    覃俊基 中文大學哲學系
    鄧永成 浸會大學地理系教師
    鄧秀貞 教育學院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教師
    戴遠雄 捷克布拉格查理大學哲學碩士生
    謝德華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碩士生
    尹麗瓊 中學教師
    胡露茜 神學講師
    黃英琦 中學校監
    黃拱章 中學通識科教師
    黃偉鴻 教育學院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教師
    黃國鉅 浸會大學人文學課程教師
    黃慧英 嶺南大學哲學系教師
    黃慧貞 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教師
    黃寶華 教育學院國際教育與終生學習學系教師
    黃鶴鳴 律師
    任志強 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教師
    余少華 中文大學音樂系教師
    余攸英 嶺南大學群芳文化研究及發展部項目統籌
    余惠冰 教育學院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教師
    阮美賢 加洲柏克萊聯合神學研究院教師
    邱祖淇 浸會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教師
    俞若玫 城市大學創意寫作導師
    袁智仁 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碩士生
    游 靜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教師
    楊 森 香港大學社工及社會行政系教師
    楊 陽 中文大學通識教育部教師
    楊秀卓 中學教師
    楊勁賢 中學教師
    楊嘉輝 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教師
    葉月瑜 浸會大學傳理學院教師
    葉楚茵 浸大學生會署理會長
    葉劍青 香港大學心理糸臨床心理學系教師
    葉潤馨 理工大學藝術及設計系教師
    葉蔭聰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教師
    甄家豪 浸會大學社會學系碩士生
    嚴惠英 兆基創意書院教師
    Au Chi Wo 教育學院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教師
    CHU Wai-chi, Rodney 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教師
    Cyrus CHAN Dept of Surgery, Ohio State U
    孔誥烽 印第安納大學盧明頓校園社會系教師
    HSIEH, Hsiao Yang Paris 8, Saint Denis, France 哲學系博士生, 
    Iris Chan 社聯政策研究及倡議
    Jessica Yeung 浸會大學英語系教師
    Johnson Yu 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教師
    Koo Wai Ching中學老師
    Lok Sang HO 嶺南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教師
    Loong Tsz Wai 項目助理, HK Organic Resource Centre, BU
    Loretta Ho 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碩士生
    Louis Lau 倫敦大學環境管理科學碩士
    Mang Fan Lun 香港大學政治及公共行政系研究助理
    May Fung 兆基創意書院教師
    Mike Ingham 嶺南大學英語系教師
    Rainsta Lai 嶺大文化系Project Coordinator
    Tang Yiu Keung 中文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師
    Xavier Tam 教育學院研究助理
    Zoey Cheung 中學教師


    支持者
    張智峯 中文大學化學系
    陳奕嫺 城市大學專上學院社會工作副學士
    唐偉津 演藝學院舞蹈系
    沈詠敏 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
    陳鈺霖 理工大學 香港專上學院學生
    楊雪盈 中文大學藝術系
    梁天尺 演藝學院戲劇學院
    曾慶宏 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
    陳倩玉 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
    梁琬珊 理工大學雙語學系
    徐詠殷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學生
    劉翠琁 嶺南大學歷史系學生
    洪彩雯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
    鍾玉如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 三年級學生
    Kwan Wing Ni 香港大學政治及法律系學生
    黎漪婷 社會科學系學生
    陳素珊 中大藝術系 08畢業
    何志遠 嶺南大學社區學院副學士學生 
    麥家蕾 領南大學文化研究系
    胡凱淇 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學生
    侯珈駿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畢業生
    姚仲匡 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三年級
    杜以樂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
    蘇婉媚 大專學生
    蘇婉筠 大專學生
    周素雯 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工作系畢業生
    張志勝 浸會大學中國研究學系畢業生
    董一郎 中文大學哲學系碩士生
    陳子文 香港大學物理系
    魏志豪 中大計算機科學校友
    陳凱珊 城市大學電腦系
    范嘉敏 香港大學食物及營養學系
    黃瑋琮 香港大學理學院
    王韻盈 中文大學哲學系
    Daniel-mike Ngcheukting 迦密中學
    劉幗慧 温習室補習導師
    陳家偉
    魏靜元 中文大學病理解剖及細胞學系
    Ellen Chow Community College
    張浚軒 香港中文大學藥劑學系
    莫栢軒 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
    黎卓華 中文大學藝術系
    招詠芝 公開大學翻譯系
    譚穎詩 浸會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陳詠珊 天主教新民書院
    黃越成 妙法寺陳呂重德紀念中學
    陳意軒 香港專業進修學校
    Bottle Shiu
    Evelyna Liang
    何秀珠 兆基創意書院
    施美玲 家庭主婦
    盧浩元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
    池卓龍 福建中學(小西灣)學生、香港中學生聯盟執委會成員
    李凱琳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碩士生

    聯署結束 (已轉寄給特首) 

    附文
    眾多爭議,須一一解決,始行撥款
    關於669億元高鐵方案,社會存在巨大爭議,我們簡列如下。請特首和立法會議員,細心理解、高度重視,先擱置方案,再重新諮詢,以便尋求社會共識及最佳方案。

    財務的爭議
    1. 政府方案涉669億,非常龐大,是政府全年開支的22%,香港男女老幼每人都用去一萬元。而審批這個預算的早期過程中,端賴某些功能組別議員的贊成票,才能通過,而他們在高鐵工程的龐大開支中,商業上極可能涉嫌利益衝突。亦即,只因他們沒有迴避利益衝突,1月8日才會有這麼龐大的預算呈交立法會。更何況,不少人質疑這個預算中的鐵路成本,比目前全球最貴的英法跨海隧道高鐵還要貴。這麼巨大的利益衝突,政府尚欠市民詳盡的解釋和交待。

    2. 港府稱高鐵會帶來巨大經濟效益;為什麼港府不公開計劃的可行性研究和經濟分析報告,讓市民參與評估其利弊?

    3. 政府稱高鐵每日99,000人次的預測已算保守,但現今的直通車乘客其實每日只有9000人次,為何增長竟高達1000%?港府過去己有多項估算敗績,如1):深港西部通道的車流量只有估算的兩成;2)西鐵的乘客量只有估算的一半;3)機場快線的乘客量只有估算的四成等。政府稱高鐵每日乘客會有99,000人次,這預測會否過於樂觀,浪費龐大開支?

    荒廢的中環月台不可動用的爭議
    4. 機場鐵路中環站有22萬平方呎的月台荒廢12年,而機場快線的客運量在1998年啓用以來沒有增長,以致相等於200億元的資產廢置了12年。政府憑什麼說未來11年機場快線客運量會激增一倍,所以不能開展由香港站至錦上路的新服務,而高鐵必須以西九為香港段唯一的車站?

    總站設在九西是否合理的爭議
    5. 政府一方面表示了解市民憂慮,不願引發樓價急升,但為何在另邊廂,政府要把幾百億資金硬塞進西九龍,間接推高市區樓價,讓市民百上加斤?

    6. 高鐵的延伸隧道座落在西九文化區地底,列車造成的震動和噪音使地面難以興建表演劇場,這問題如何解決?

    7. 高鐵須徵用西九文化區約三份一土地作施工用地至2015年,而近半的海濱地段更要用來搬運泥頭(泥頭相當於六座國金二期體積),但政府卻稱文化區將於2014年落成。港府如何解決這兩個相互矛盾的時間表?

    8. 政務司司長兼西九管理局主席唐英年在11月26日會議中,就高鐵工程將會佔用西九文化區用地,向運輸局和路政署表達強烈不滿。在政府內部仍對高鐵工程出現重大分歧之際,為甚麽急於通過撥款?

    9. 「西九龍填海區發展交通研究」顯示:高鐵西九總站建成後,新增交通會嚴重影響九龍區內18個路口,導致九龍交通長期擠塞,建議中的改善措施在技術上不可行。政府至今未有向公眾公開的這份研究,為什麼?有沒有解決交通擠塞的辦法?

    錦上路總站方案遭簡單否決的爭議
    10. 高鐵若以新界錦上路為總站,會為新界西北地區居民提供更多就業機會。政府為何堅持總站只可設在西九,使市區與新界的發展更失衡?

    11. 由深圳到尖東,無論經西九龍還是錦上路,旅客同樣需轉一次車,同樣要坐西鐵接駁。比較而言,經西九龍只不過比經錦上路快七至十分鐘。政府為什麼寧願為了少量九龍區的旅客節省幾分鐘的時間而多花300億元?

    12. 高鐵專家組的新方案不用回收菜園村,因興建錦上路站而受影響的零散村民少於50户,不及政府方案的三份之一。政府為何曲解新方案的走線,聲稱要把錦田河改道,誇大影響範圍至300多户?

    城市發展模式的爭議
    13. 許多年青一代,倡議重視地緣和社區網絡,自發維護高達三萬戶受影響的居民權益,要求「以人為本」,取代以利益為優先的城市發展模式。政府為何從沒有與他們好好對話,研究他們意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