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進行大樂論述監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大樂秘笈在悠閒的星期天再提高城市人的憂患意識,今期預示「防止下流」,兼評兩本會置於書局當眼處的中產書籍,《後工業社會的來臨》與《階級是會遺傳的:不要讓你的孩子跌入「下流階級」》。
我的問題是,若是知道此類單純靠食題目、只屬社會學科「ABC」的書籍「很奇怪」,「作者在書內提出的概念、名詞則大行其道,廣泛流傳」,那麼,你又為何長篇大論勾起書中的平凡意義,幫那些書籍宣傳﹖他們是否與呂生一起生產相似請述的學術朋友﹖
以上問題我不得而知,但庶民地理研究學者 Nihal Penera 曾告訴我,若果某類書你認為是垃圾的,那麼你千萬不要大幅度地評論他,quote他,甚至批評他,這恰恰等於益了他。
另外我有一個願望,我再次請求呂生不要再選擇評價一些假設社會就是要以上位為目標的書籍,作為鞏固自己的學術研究的基礎了。對很多存在就不是為了背叛階級那講不出聲的市民而言,你這種帶中產意味的抹黑,未免過份奸矛了吧。
對草根來說,什麼叫做「防止下流」﹖他們(我們)一直就在這裡,無法向下。什麼叫「階級是會遺傳的」﹖呂生評它「題目嚇人」,但「這不是什麼叫人感到意外的發現」,大佬,咁你又寫﹖
最無離頭的地方,是當呂大樂評這本「階級」時說它平平之外卻「值得閱讀」,原因是他警告「須留意差距的固定化」。吓﹖﹗若果「階級」是「差距」,「遺傳」是「固定化」,那麼差距的固定化就是階級的遺傳,即是「階級是會遺傳的」這書的內容警示了階級是會遺傳的,因此我們值得閱讀﹖你不是說這只是一種「ABC」常識嗎﹖
許多本來有意義是學術語言,就這樣被弄壞。
第二個值得看的原因,你說是「子女教育成為了成人(當然也包括孩子)的焦慮來源。」這個不是每個香港人也經驗到的常識嗎﹖為何我們要付錢給一本嚇人一跳的書,然後閱讀我們已知的東西﹖
固然,在這個城市裡,你還是可以找到許多港式中產的市場,個個non-social science的朋友看完你的四代香港人表示十分欣賞。但在學術環境內,終有一天,你這樣的中產敘事將會被狠狠擊敗。
大樂秘笈﹕防止下流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