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9月 28, 2008

剪報---研究生涯﹕香港學者的著作是垃圾?

  有次收聽網上電台,Q仔談到香港的學者,一味把研究所得刊登在國際學刊上,只顧個人的利益,不理研究是否適用於本地社會,故此認為這些著作「全都是 垃圾」。此話一直使我耿耿於懷,有次跟老鬼閒聊時提起此事,我本以為他會說句「香港學者不是垃圾」之類的振奮話反駁,不料他劈頭第一句就說﹕「說得對。」 然後便一輪嘴的自說自話﹕「但為什麼學者要製造這些『垃圾』呢?是因為校長下了命令,而校長為什麼要這樣做呢?是因為『垃圾』的數量直接影響大學的排名, 而排名又直接影響政府的資助,更直接影響校長自己的年終花紅和加薪幅度。你要知道,政府的政策是鼓勵大學多造『垃圾』的,這是因為政府年年在大學身上花了 這麼多錢,如果排名低的話,也實在太羞家;再說,家長亦間接迫學者製造『垃圾』,試想,他們每年納稅供養一大批高薪學者,結果竟然要自己的子女入讀排名倒 數的大學,這不是太『疴撈爺』嗎?」

  「那麼要當學者就無法搞一些單純對本地社會有用的研究嗎?」我道。

  「這也未必,當你年過五十,著作等身,『垃圾』成堆,有了個『教授』銜頭,又發覺升校長無望,你便可以安心專注搞些對本地社會有用的研究了。」

  「對了,時間可能是長了點,但到那時候,學者都算是能把所學用於本地社會,對嗎?」

  「這也不見得,這些『教授』現在不就當了政府中央政策組 的高薪智囊,當了公民黨 的榮譽軍師嗎?但結果都是一塌糊塗。」

  「那你認為在香港當學者就是不能對本地社會有用嗎?」我開始咆哮起來。

  「唉!年輕人,覺悟罷!中國讀書人最大的缺點,就是把救國成為讀書的唯一目的,結果搞了千幾年,在救國方面可謂一無事處,我們現在不是只落得一個金玉其 外,貪污腐化,『豆腐渣』、『毒奶粉』充斥的屁國?在學術方面,就更加是一敗塗地,口裏說得天花龍鳳,但肚裏連一套『土產』的政治學或社會學理論,可以跟 歐美眾多理論比併一下的都沒有。年輕人,要救國,不如先認真讀讀書罷。」

言救生

1 則留言:

TszKin~ 說...

之前也跟同學談過類似的問題,當時我們談論的問題是為何研究人員/教授們都不喜歡做本地的研究. 我們得出的結論是, 因為研究員的動力其中一項是有沒有共鳴者或談論對像,而香港讀論文(社會科學)的人很少,讀得明的更少,會把論文的結論用於現實的,我不知道了...

如果你寫了一篇文章,沒人看,沒人明,我想那是很discourage的. 香港人口不算多,做社會科學研究的不算多,做某個field的人我想也不會多吧. 會看或會看得明你寫的論文的人,不會多,那還有動力寫嗎?

另一方面,如果寫的是global一點的問題或在一些international journal出版, 讀者數量相對會較多吧? 也許會較容易找到共鳴者吧.

Julian Chan

P.S. To 割禾青, 我想你是我的中學同學吧? geog+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