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旁觀者變成保育一分子,陳劍青認為香港規劃制度必須改革。
當反高鐵戰友在街上示威吶喊時,陳劍青異常低調,通宵達旦狂啃字典般厚的高鐵文件,挑出方案漏洞,隨即用 Google Talk向戰友報告最新發現,反擊政府。他生於新市鎮,小時候以為新界只有郊野公園,自言「同土地冇關係」,卻成為反高鐵抗爭的隱形主腦,燃燒青春捍衞新界土地。一切從他到利東街做學校 project,糊裏糊塗被警察拘捕說起。
通宵查資料揭漏洞
陳劍青,26歲,浸會大學地理系碩士生,返學穿短褲凉鞋,說話謙謙有禮。他剛升大學時,隨師姐到利東街考察,做關於市區重建的 project,天台屋和樓梯舖令他大開眼界,後來拍攝警方清場扯示威者頭髮的片段時,被警察當成保育分子,一併帶回警署。法官在庭上讚他記錄過程時「十分專心、非常盡責」,所有示威者被判無罪。
劍青在青衣公屋長大,他形容「好似住鳥巢」,大部份人沒有落地生根觀念,「我哋呢一代對家嘅概念好流動,想公屋轉私樓、一間變兩間。冇諗過家可以不能移動」。
他從大學教科書學到西方規劃模式,才發現香港政府如此落後:「原來聽居民訴求係規劃好重要一部份。如果唔捍衞,解釋唔到我點讀規劃。喺利東街睇到呢個爛攤子,唔講啲問題出嚟,就會畀佢繼續腐朽落去,咁你講唔講?」
從到利東街考察的大學生,到保衞天星、皇后的義工,劍青在反高鐵一役成為幕後主腦。高鐵走線經過大角嘴地底、功能組別與高鐵的利益瓜葛等,全是他和三位戰友通宵查資料的發現。他平日忙於寫論文,晚上才有空查高鐵資料,假日沿走線考察,成功引發香港首次大規模反基建運動,「我係隱形參與者,無名無姓。嗰時我哋有句口號:發掘資料速度一定要『快過高鐵』,早過政府搵到料」。
思索自己家在何方
反高鐵一役是80、90後政治啟蒙的開端,當晚在立法會留守最後的年輕人讓劍青看見希望,「呢班人相信城市規劃制度要改革,未來唔會變心」。下一條戰線在新界東北,陳劍青與保育戰士成立新界東北新發展關注組,協助寮屋居民保住家園。「香港物流口岸一向喺西面,興建蓮塘口岸,李嘉誠鹽田港搭10分鐘車就到。成個新界東北道路擴闊,未來係新豪宅區。規劃唔知邊度傾出嚟,係廣東省級會議、中南海定係北京飯店?香港人軍事外交之外嘅嘢應該係自決,但係規劃自決都冇埋。」
粉嶺北馬屎埔村很多農地被恒基收購,老居民搬到公屋後,每天提着行李箱回去,看看被執達主任上了鎖的寮屋,走走熟悉的田陌,摸摸留在那裏的貓狗。陳劍青也開始思索自己的家在何方。他搬到旺角唐樓閣樓,與樓下士多老闆混熟,半夜不用鎖門。假日節目由逛商場變有機耕作,坐地鐵變騎單車,郊野陽光曬得一身黝黑。他在 facebook這樣自我介紹:「 myself a Hongkongese」。
記者 白琳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